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回复: 2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超详细)

[复制链接]

2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3-4-3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指导书。开后世家训先河。
2、《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有: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及早实教、严慈相济、均爱等教育原则。
一)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家庭教育本来就是人生最早受到的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理论又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价值基础,颜之推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引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引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作为例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包括胎教,,而出生后的教育也要及早进行。“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就是说教育当自婴儿会看大人脸色的时候开始。因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人在幼年时单纯专一,容易接受教育,而长大以后思想复杂了,就不容易调教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而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教育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就省心了。
(二)要爱与教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对子女实施的,因此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爱”与“教”的关系。颜之推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一味放纵:“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别人提醒他时还不以为然。这样,孩子就会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不良行为也愈加明显,这时父母才觉察到,开始加以管教。然而已经难以奏效了,反而导致子女的抵触对抗:“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所以颜之推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庄重严肃,但不能过于严厉,要严慈有度,所谓“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三)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颜之推主张上自明王圣帝,下至庶人凡子,均须勤奋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因此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因此,除必读儒家的《五经》之外,还应“涉 百家之书”,而且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他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难可以应世经务”。
(四)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颜之推反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他在《家训》中说:“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他主张学习应当虚心,应与师友切磋。他反对“高谈虚论”,反对“悠闲”度日,提倡学习要勤勉努力。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1、1923年发起平民教育运动
2、1926年发起乡村教育运动
3、1927年创办乡村幼儿师范学校---晓庄幼儿师范学校。
4、创办中国第一所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5、1932年在上海创办上海工学团
6、开展“小先生制”
7、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一)“生活即教育”

  •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源于生活
  • 教育作用于生活
  • 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
(二)“社会即学校”

  • 生活教育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而应当包含所有的社会生活
  •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 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点,而是普通大众的基本权利
(三)“教学做合一”

  • “教学做”是一件事,以“做”为中心,立足于实际生活
  • 强调“在劳力上劳心”和“行是知之始”
  • 有力地克服注入式教学
9、陶行知认为,中国学前教育的新大陆在于工厂和农村,并且全身心投入到“开发幼稚园这新大陆”的行动中区。
10、根据三大病,提出了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11、创造的儿童教育
(1)陶行知非常重视创造教育
(2)作品《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
(3)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4)创造教育需要“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
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
三个需要: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因材施教
一大条件:民主。民主是创造力的根本条件。
(5)创造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12、艺友制幼儿师范教育理论:师带徒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1、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开创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
2、创办我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儿童教育》。
3、1929年,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被推举担任主席
4、1940年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示范学校,出任校长。全面进行“活教育”实验。
5、创办《活教育》月刊。
6、1982年病逝,被称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前教育专家”。
7、活教育理论

  •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有强健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
  •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 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与死教育的不同:
前者幼儿躲在户外活动,老师领导学生自动研讨,是启发式、诱导式的,学生是自动的,老师是在教儿童;后者幼儿整天呆在室内,教师只会照着课本呆讲,是注入式、填鸭式的,学生是被动地,教师是在教书
8、1920年根据其子陈一鸣为对象,详细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9、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好动、好模仿、易受到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等
10、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整个教学法与五指活动课程
“单元教学法”就是整个教学法。其实质是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编制活单元编制或者活动中心编制,来组织教学内容。提出五指活动作为课程组织的依据

  • 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1918年创办第一所在宁波由中国人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1930年应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聘请,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
认为教育目的有四种:培养士大夫、培养宗教信徒、发展儿童个性、改造中华民族
行为课程
(1)行为课程含义:行为课程包括生活和实际行为两大要素
(2)行为课程的目的:行为课程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但是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兼顾社会:改造民族。
(3)张雪门引用了美国的设计教学法
6、论幼稚师范教育:张雪门非常重视实习环节,是其“行为课程”思想在师范教育中的体现。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之父)
1.代表作《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主张“泛智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直观教学、量力性等原则。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至今仍在世界沿用。堪称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
3.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为永生做好准备
5.普及教育
①泛智→普及教育
②目的: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掌握一切现实啥鞥或所必须有用的知识,主张让所有的人都应该掌握知识)
③实践:呼吁兴办学校鼓励从事教育工作,投身教育事业恳请学者和神学家促成普及教育事业
6.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使教育理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①重要内容:遵循自然秩序这条普遍法则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一是教育工作应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种规律。二是努力探明、发现这种规律
母育学校:

  • 性质与任务
    “家庭是每个孩子出生后最初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身上。”
    主张儿童在6岁以前入母育学校,每个家庭应该设立,母亲是老师
  • 内容:
  • 胎教:孕妇应该注意身心健康而不至影响胎儿
  • 体育:重视锻炼和娱乐对儿童身份发展的重要性,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
  • 德育: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智育:感觉是只是的主要源泉
《大教学论》

  •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 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逆定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定编写了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等。
  • 评价: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文体,总结了历史和党史的教育经验,是西方最早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学建立打下基础
《世界图解》

  •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儿童最早的读物,是母育学校的教材指导书,第一部对幼儿记性其盟国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 对儿童教育起到了深远影响,是语言教学中应用视听技术和和词汇法的先驱
  • 内容丰富,囊括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名词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释,让儿童在图画和文字的结合中认识和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
  • 教育是微生活做准备,为了让儿童更好更快地认识生活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 为儿童教育指明了一个新方向
  • 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德国)
《人的教育》
1.教育的基本原则
(1)发展:引入“进化”的概念,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
(2)顺应自然:“追随本源”教育必须适应潜藏在人体中的力量和才能的自我发展

  • 幼儿教育的目的
(1)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能力
(2)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
(3)培养社会态度,陶冶社交性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
①包括:(1)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2)高度评价游戏的教育价值(3)社会参与
②自我活动所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必须经由“社会化”的历程才能达到。重视家庭邻里的“复演”。
③福禄贝尔为儿童个性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社会合作、互助和参与是他对教育的不朽贡献。
(三)幼儿园课程
①游戏与歌谣②恩物③作业④运动游戏⑤自然研究
作业与恩物(教学用品):恩物的作用在于接受和吸收,
作业在于发表和表现;恩物在前作业在后
(四)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
幼儿园→中间学校→普通学校
(六)蒙台梭利(意大利)
1.1907 年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1909 年《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蒙台梭利方法》— —蒙氏教学法
2.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包括
(1)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2)心理具有吸收力
(3)发展具有敏感期(4)发展具有阶段性
3.教育环境
新的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间彼此都应该发生作用。“有准备的环境”是搭建在儿童和成人间的桥梁,使成人世界适合儿童发展。
4.自由纪律与工作(了解)
①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给学生以自由。允许儿童自由活动是实施新教育的第一步。
②真正的纪律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这种自由的活动应是作业或工作。
③工作是人的本能和人性特征。通过工作可以使自由和纪律实现平衡与协调
5.幼儿教育内容(重要)
(一)感官教育
①原因:幼儿处在感官敏感期,感官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感官缺陷儿童的需要。
②感官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训练,以触觉训练为主。
根据感官训练的需要,设计各种感官教具——教具根据用途分为多类;各种教具训练一种特殊感觉;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
(二) 读写算练习
三阶段:练习执笔;掌握字母的形体;练习组词
(三)实际生活练习
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 ②园艺活动③手工作业 ④体操 ⑤节奏动作
瑞吉欧
(一)教育观
1.瑞吉欧教育观的大方向是:教育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外在的目标。教育者要主义激发和丰富孩子的感觉经验、审美体验,特别凸显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塑造与提升。
2.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参与者也是倾听者,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发展与学习之间的互动
  • 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
  • 不同符号语言之间的互动
  • 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互动。这种教育观点不仅让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同时还增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3.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瑞吉欧反对单向的灌输,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应该尊重后者。瑞吉欧一向是以“学”定“教”的,儿童的学习是教学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马拉古奇曾经说过:“ 站在旁边等一会,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4.在学习者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合适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引导儿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度”的把握上要给予适当的控制,既不要过度的情感投入,也不要忽视冷淡,而是在学习者真正需要时伸出尺度适宜的“援助之手”。
5.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幼儿在学校中每个班级都有两个老师,而第三个“无形”的老师即是环境。在当代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了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其实
不然,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内容、方法,甚至在无形当中引领了学习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儿童观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儿童与成人一样,同样是这个社会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只是在成熟水平上与成人有差异,但是从儿童的权利及地位来看,他们与成人平等。儿童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拥有独特生存与发展权利的个体。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之前便有着固有的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正如马拉古奇所言:“幼儿的学习并非教师教授后一个自行发生的结构,反而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的结果及我们提供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习者的状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动机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3.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本身就解释了儿童运用绘画、动作、雕刻、粘贴、建州构造、音乐等“语言”所发展的事物的魅力,表达一种自己对世界的艺术性的认识。瑞吉欧教学提倡视觉与图像教学,目的是让幼儿在“第一眼”便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幼儿在心中形成一定的结构,为日后的学习莫定基础。
(三)课程观
1.瑞吉欧课程目标更注重教育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只重视其节奏和速度。瑞吉欧课程不追求外在的目标,而是更注重教育的内在品质,也即让学校中的儿童、教师,包括家长都能生活的幸福愉悦。在目前幼儿教材中,五大领域摆在教材的首要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所讲知识了如指掌,界限分明,不可横跨过多种领域来授课,并且在教案中明确写好课程目标,课程结束之后,用目标的实现与否来衡量课堂的质量的高低甚至是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这是与我国现阶段幼教课程的对比。
2.瑞吉欧课程内容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内容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于他们的经验及所进行的活动。瑞吉欧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幼儿谈话的关键点与兴趣所在。同时教师所提出的主题都要发生在幼儿生活中,都是幼儿熟悉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提出问题,设定探索的范畴,幼儿将有许多机会参与不同的活动,全心全意地投入真实的探索,去体会或体验一些角色,分享意见与经验,学会解决问题。
3.瑞吉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以“项目活动”或“项目工作”的方式开展的。项目活动是瑞吉欧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色。所谓项目活动是指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的生活事件和日常情境中的现象所进行的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活动。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

  • 瑞吉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十分细致详实,要求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首先,在课堂中,要求教师事先对学习者有所了解,对预发的状况要有所预测,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要有一定的磨合期。其次,当课堂中几个学习者的突发状况同时发生时,教师往往由于无法逐一-讲解而忽视了 某位学习者,甚至会.出现随着某位学生的问题越走越远的情况,这就无法满足其他学生的需求。瑞吉欧教学要求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观察者、伙伴与向导、记录者与研究者。
(二)瑞吉欧对课程目标的设置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单科教学,对于知识的融合甚至领域的衔接没有做到娴熟的拿捏,这就导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只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忽视了不感兴趣的课程,对整个的教学氛围都是一种影响,我想我们应该适当的改变--些活动目标的创设,因为目标是“活”的东西,不是全班所有的学习者都实现了目标一节课便成功,而应该看通过活动带给幼儿多少探索的空间、带给幼儿多少无尽的猜测与假设,当然,这些是无法用定量来衡量的,这就需要教师准确的拿捏这个目标牵引的“度”
(三)瑞吉欧的“弹性计划”更适合培养当今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觉得这种弹性计划的课程不仅适用于学前教育,同时也适用于中等、高等教育。我国目前课堂上出现的现状往往是:教师讲授什么,学生接受什么,教师认为向左走是正确的,学生很少有质疑为什么不能向右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师生一方单方面形成的,而是多少年来我们教育- -直积压的问题:尽信书而不如无书。或许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没有打下质疑的底子,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要借鉴西方的这种批判“弹性”精神,有质疑才会有可能突破。
(四)瑞吉欧的合作教学十分适用于我们当今的幼教领域。
在瑞吉欧课堂中,不仅需要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其实往往容易忽视的是教师也应该成为合作的一员。有时往往教师将自己的位置置身于外,也就是教师把自己当做旁观者,评判者。

  • 我们要认识到瑞吉欧理念是意大利的,但是瑞吉欧的精神是世界的。
我们要认清瑞吉欧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然而我国是一一个人口大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家庭与家庭之间不是十分密切,如果让培养幼儿这种开放精神,很有可能不适应我国当今的社会,甚至会事与愿违。虽然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但是我们要将瑞吉欧的精神发扬光大,继续传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对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浅薄认识,我认为,对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学习不要拘泥于形式,甚至是照葫芦画瓢地照搬照抄瑞吉欧教育工作者所做过的一切;有了这一基本知识,我们才可能站在高处,以更广阔的事业去审视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现状,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来解决我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前教育制度史
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道德宗教教育、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
特点:

  • 儿童公养共育
  • 生产生活经验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
  • 没有专制的教师和专门的教育场所
  • 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5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5-4-7 0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LZ帖子不给力,勉强给回复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6-13 1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7-22 19:03 , Processed in 0.1077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