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回复: 0

有哪些每天坚持效果显著的高中学习习惯?

[复制链接]

3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1-13 2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带的学生中,每年都有考上了清北或顶尖的985名校,在我的认真观察中
我发现能够称为学霸的学生最大的习惯就是,他们往往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有特别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有一句话叫“差生文具多”。这是一种可预见性拖延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干一些次要的工作使自己显得很忙来回避主要的艰难的工作。
而我带的这些清北学生中,很少有看到他们用电脑或者笔记本记得到处都是,或者用五颜六色的笔在课本上到处勾画。
我教过的前几名的大学霸们,他们往往有一个特点
就是他们通常只在自己对这个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发现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不懂的时候,才去记笔记。
摸清楚了自己究竟哪里有问题,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听课,在今天这个时代下,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
很多问题随时都可以用百度来答疑解惑,所以重点不是这些东西
而是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从而有选择的去听老师的课程。把自己真正的问题点认真的记下来。
而这样的方式就是他们学习中的好习惯,慢慢养成独立思考和明确自己的需求的习惯,这样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才是高效的学习习惯。
迈入高中,就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第一“战场”,每位同学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累积自己的“战场”实力。
这个时候,什么才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

  • 拼努力,总有人比你更努力;
  • 拼方法,老师对每位同学都会毫不保留;
  • 拼资源,网络时代,获得最优学习资源的机会几近均等
此时唯有“习惯”才是你能长期掌控和改变的,也只有它才能最终决定你在这次“战场”中的“胜负”


写在前面

1、习惯比聪明更重要


  • 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联在一起。


  • 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 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 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的教育和教学都具有新的特点,因此,同学们在这一阶段,应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适应高中的学习。
2、高中教学的特点



  • 学科知识综合性强
  •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
  • 学科知识的难度加大
  • 学科知识的学习备考性明显
3、对高中生学习的新要求



  • 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 要求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 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明确学习动机
高中阶段应具备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自习、读书、记忆、归纳、应试、时间管理。 和初中阶段相比,归纳和时间管理是对高中生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素质就必须认真落实上述步骤。

在这里我也送大家一份大礼包,里面集合了刘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经过2个月不断的筛选、校对与修改,我们整理了1.8GB的全套题型(包括冲刺高考130+)答题技巧与精准训练的资料,是50万人都在用的资料包!私信即可领取~



以下是正文⬇️

一、学会这四种课堂习惯,让你学习更加有效



1、常设小目标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这个不用多讲
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
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分钟不讲废话,而是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
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
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收到多少知识量,却能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预习



预习有两个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一节课,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钟全部做到聚精会神,但是因为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老师讲到痛点时,自然就不会错过,也更容易听得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
相反,不预习,上课被动跟着老师走,下课则会付出成倍的时间代价,还费力不讨好。

二是,获得心理上的优势。
当你能够如此高效学习时,就能获得一种“一览众山小” 的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自信,节节拔高。
据了解许多的优秀同学上课之前都有这个习惯。
有的甚至超前许多,有一位记者曾采访一位中考尖子生,问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么时,她第一个回答记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学习高一的课本知识。
所以,你要知道,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时刻,老师从同一个点开始讲
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你如果具备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你就有了先发优势。



3、自我反省
整个中学生涯结束时,大家学的知识、见过的题型、老师的教法、各自的聪明程度、努力程度都相差无几,怎样才能拉开别人和你的差距?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犯错的几率。
如果平时对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到考场上,这种“习气”只会让你更紧张,犯错几率当然就只增不减。
要想在考场上犯错几率小,就得平时重视自我反省习惯的培养,对错误“严追猛打”。只有你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做到视“考场”为“平常”
所以,很多优秀的中学生,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错题本。

4、良好的“纠错三步骤”习惯



(1)就题论题,改正错题本身



这是纠错的基本功课,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而大多数同学认为到此结束,因此,笔记、错题本一大摞,但是同样的错误还是反复犯。那是因为纠错还缺下面两步。

(2)就题论心,纠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犯错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
此时不要光是纠正解答过程,更要反观: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思考路径走上了这条错误之路的?

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求快,对题中条件常常也采取快读,结果审题不清
经常出现“唉,这道题本来不该错的啊”
像这类问题,你就必须慢下来捕捉到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
下次才可能够有效拦截此心理,那么这道错题才算纠正得比较彻底。否则“审题不清”的错误就会阴魂不散。

(3)就题论师,模拟出题者心理



前两步都完成了,还不能代表你对此题研究得透彻。
你还可以跳出题目本身,脱离“学生”,进入出题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题意图:
考什么知识点?难点在哪里?常犯错误点在哪里?他是如何将这些点体现在题目中的?
如果是你出题,你会怎样设置这些难点、陷阱?
此时,一道题的来龙去脉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错,恐怕很难。
也许你羡慕身边被称为“学神”级的同学,他能轻松给同学解题、讲题,考试跟玩一样“傲视群雄”
甚至问倒老师,于是你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就是两步之遥,只是大多数同学止于第一步,始终不愿意再往后多走两步,如果此时你幡然醒悟,你就开始迈向“学神”。



二、学会四种深度思考习惯,让你学习更有效率



1、系统学习习惯


一段时间之内,尽量不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
借助教材了解相应的学科系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轮廓,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内就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
并且每学一小段都将它嵌入到整体系统相应的位置上,这样长期累积,就能化零为整。
这样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重要。信息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谁就赢得了最“贵”的资源。

2、追根溯源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
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我们熟知的练题模式是将题分为A、B、C类,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你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
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3、常识思维习惯


进入中学,同学们一头扎进题海无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么是麻木?
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
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老师上课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不跟实际生活挂钩,只为解题而解题。
于是,不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
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
其实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4、深度阅读


上了高中一定要锻炼的一项技能就是“阅读能力”
这个“阅读能力”不再是过去你能阅读多少字的文章,能读得多少知识,阅读速度有多快。
而是你能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过去的阅读重在获得新知,而高中阶段重在训练思考能力。
此时,你不仅需要独立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式的阅读方式,改成“带着问题去经典中找答案”的阅读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为大学的学习以及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保持动力十足的两个习惯,让你学习更加轻松


1、运动习惯

很多同学为了赶学习,常把运动时间也节省下来“专注”于功课,但是可能坐下来不久就开始烦躁不安。
虽然身体安在,但心神早飞,效率极低。这是错误地认为安静下来不动就是专注。
实际上,你只有将身体里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才可能安静得下来。
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体育课玩得非常开心、痛快,接下来的文化课也特别容易进入状态。
早有科学研究表明,多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能将身体四成的能量都释放出来。
所以,你要明白唯有“动得够”,才“静得下”。
因此,从现在开始,一周3-5次,每次一小时的运动是同学们应该积极做到的。
在压力重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一场更令人愉悦、放松的了。

2、饮食习惯

良好的营养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一个重要条件
更何况,中学阶段既是一个人学习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发育阶段—— 青春期
这个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容忽略。
你也许会说,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去讲究膳食,讲究饮食习惯啊?
是的,你不必像营养专家那样去讲究,但至少应该了解基本的营养常识:
食物越接近原始状态,营养价值越高;食物加工越多,营养流失越多,就越垃圾。
换句话说,你没时间精心去讲究怎样科学搭配、合理膳食,也没关系,只要远离那些多重加工的垃圾食品,“规规矩矩”吃好三顿正餐,也都能让你的身体度过一个舒服的青春期。
这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却很重要。现在时常有新闻报道小小年纪便得各种“怪病”,为了你的目标,你得有个健康的身体作支撑,因此,你没有理由不引起重视。

写在最后


“态度决定高度”,进入高中意味着接下来的三年必定是辛苦和繁忙的
高强度的学习,高压力的竞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高中学习轻松不少。
直到现在,在我带的学生们身上,我也清晰的看到
好的学习习惯是如何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高考很重要。你要把高考当作一场可能改变人生的一场考试
但你也要相信,即使没有这次高考,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20 01:01 , Processed in 0.1515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