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回复: 1

初中生做直播为什么失败概率高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3-26 14: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一语文卷有一个考题:“网课期间,小安常常偷偷在各类直播间进进出出,他认为网红主播可以通过最低的付出赚最多的钱,所以无心向学,想成为一名职业主播,请你对小安进行劝说。”
小安的想法未必错(试错是人生重要成长方式,虽然本文主要阐述初中生做直播失败概率高的原因,但是并不反对有这个想法的孩子去做直播——因为尝试和失败都是重要人生体验,除非你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否则不建议擅自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但是失败的概率确实是相当高的。
在主播界中,20%月收入达到1万以上,80%月收入一万以下。这里可以提出三个问题:一、20%的主播为什么可以赚那么多钱?二、80%的主播为什么赚不了足够多的钱?三、小安去做主播,能不能收入1万以上,实现人生梦想?
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
首先是问题一,20%的主播为什么可以赚那么多钱?
我认为,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成功的因素很难探究,并且就算知道了也无法复制。我有三个理由来解释这句话。
理由1,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组合,缺一不可。这导致我们在研究成功者的时候,经常陷入挂一漏万,一叶障目的困境。这个理由说明“成功因素难以探究”。
理由2,成功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往往被成功者刻意隐藏了。比如比尔盖茨放弃大学学业去创业,最后建立微软帝国的故事非常让人心向神往,但是学他退学创业的人往往心想神亡。因为你不知道比尔盖茨父母的家底有多厚,在比尔盖茨创业过程中,经历过很多失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可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家破人亡,但比尔盖茨却可以安安静静地思考上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次我怎么调整策略来翻盘。几乎没有一本书强调比尔盖茨原生家庭的资本问题,大家都在吹嘘比尔盖茨的睿智和冒险精神。在不满足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盲目复制比尔盖茨个人的所谓成功经验,招致失败是很容易预测的。这个理由说明“成功因素难以探究”,并且“难以复制”。
理由3,那些金融巨鳄,实体霸主,能够冲上世界巅峰,除了拥有我们所不具备的资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运气。而这一点,在各种名家论坛中,往往也被刻意忽略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量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创业者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只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这个理由进一步说明“成功因素难以复制”。
接下来看问题二,80%的主播为什么赚不了足够多的钱?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很有用,因为失败的因素易探究,可以回避,可以克服。同样给出三个理由。
理由1,通常情况下,失败者相对成功者拥有更少的资源和权限,所以难以隐藏自己的失败原因。这个理由说明“失败因素易探究”。
理由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失败的结果并不代表之前没有成功因素,失败往往只因一两个成功因素被打破而已。研究失败不需要像研究成功一样求全责备,只要盯住那一两个失败因素就好。这个理由说明“失败因素易探究,可以回避,可以克服”。
理由3,人人都挖空心思探究成功因素,所以成功因素往往具有个性化特征,极具个人特色,这导致成功难以复制;失败者不想面对失败,但是失败依然接踵而至,因为失败往往源自人性本原,或者社会现状,这具备极大的普遍性——因为我们都是人,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我们对失败因素更容易同理同情,进而进行预先防备。这个理由进一步说明“失败因素可以回避,可以克服”。
最后来看问题三,“小安去做主播,能不能收入1万以上,实现人生梦想?”
答:小安成功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小安失败的理由就是:盲目复制成功因素让人失去判断力,“单果无因”思维方式让人失去观察力。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简单和复杂。简单的事由因到果实单线程的,也就是“单因单果”,复杂的事由因到果是多线程的,包括“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多果”。想吃一个苹果,就要先去买一个,这就是单因单果思维。想要事业成功,想要家庭幸福,想要人生巅峰,包括通过直播赚到1万以上,这些都属于复杂问题,不是想吃一个苹果那么简单。为了赚到一个月1万以上,有人想去“找一个成功经验复制”。对不起,你违反了问题一的结论“成功原因难以探究,并且难以复制”——所以你会失败。有人想什么当下最火什么来钱快,我就大力投入到那个项目中,跟风赚一笔。我称这种思维方式是“单果无因”。这些人不但不考虑成功因素,连成功因素的前提都不考虑,“只要结果很耀眼,哪管什么前提条件”。这些人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不会一直盯着强光源看,因为怕亮瞎自己的眼睛。而这些“单果无因”的人,没有强光源,会自己在大脑中幻想出一个强光源,然后死死盯着,然后瞎了。小安会失败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单果无因”。只想蹭热点、赚大钱,不考虑前提条件,他会失去观察力,必败。
那么如果小安跑来看了我的文章,断然觉醒弃暗投明,他说我不做单果无因了,我坚决防范“单果无因”思维方式,小心避免“简单复制成功因素”,认真探究“他人失败因素”,通过百度和请教老师,找到所有失败主播的教训,并且加以总结,然后去做直播。那这种情况下,小安能否实现一个月赚一万以上的梦想?
答:依然不能。因为你的探究“他人失败因素并总结”的努力大概率会半途而废,中道崩殂。我可以给出三个理由。
失败的第一个理由:不接受、不容忍失败后果。
管理学、行为学经常提醒我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烦心,因为那是既成事实。我们应该马上擦干净桌子(注意,这里没有思考,因为牛奶打翻而绷紧的神经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舒缓),然后去考虑做下一件事(无论之前体验过多大的失败和颓废,“桌子被我擦干净”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价值感,成为冷静思考下一步的基础)。看名人传记会发现,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有过擦干净桌子考虑下一步的经历。在成功者平和安静地思考下一步的时候,很多普通人还在为一次朋友背叛、一次考试失利、一次处理问题失败而伤感不已,痛不欲生,完全没有力量思考下一步。两者的差异仅在于:你有没有不动脑筋地,迅速拿出抹布擦桌子。我们判断小安能否大赚特赚,先要判断小安参加直播后,如果没有粉丝,没有流量,没有收入,没有支持,还有人嘲笑小安的愚蠢选择时,小安会不会毫不介意,解决当下问题,安静思考下一步怎么走。根据小安的言行判断,他恐怕是做不到的。面对学业失败,他选择了逃避。我们可以猜想到,小安拥有大量类似“努力——失败——回避”这样的人生体验,这导致他拥有“不接受、不容忍自身失败”的性格。然而,不接受、不容忍失败,往往招致更大的失败。桌子不擦干净,情绪还包裹在上一个失败里,你怎么推动自己走向下一个阶段?在复杂问题里,这个规律将尤为明显。大型战役,人生重大选择,都属于复杂问题,类似马拉松长跑,不争一日之短长,才能争到一世的基业(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把自己摆到红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的决策人位置,当时的决策人面对的困境是:根据地丢失、跟随自己战斗的战友们大量伤亡,前途渺茫,整个队伍弥漫着失败情绪,这个损失,跟我们“打翻一杯牛奶,失去一个朋友,考砸一次考试后被父母批评”相比较,哪个大?当时决策者做的一个决定,可能会让几万人跟着这个决定去死,决策者承受的这个压力,跟我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压力相比,哪个大?所谓抗压能力,无非是一种习惯,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还是擦干净桌子思考下一步。习惯并非取决于说教,所以看懂这篇文章并不能让你一夜暴富。看了这篇文章能帮到你的是:1、提高判断力。判断别人未来能否成功,就看之前他拥有哪种习惯。2、今后如何调整自身习惯,这个手段很明确:不断经历“打翻牛奶——难过——接纳现状——擦桌子——思考下一步”就好)。
失败的第二个理由:选择“目标决定论”,放弃“体验决定论”。
儿童做选择的时候常常根据“体验”做出决策,根本不考虑“目标”因素。成人则完全相反,常用“目标决定论”来衡量选择正确与否,往往对“负向体验”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克服一下就好。成人的这种想法虽然确实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有三个局限性:1、正向支撑不够。克服负向体验需要大量正向体验支撑,儿童由于年龄眼界都有限,所以严重缺乏正向体验——更何况在这个时代里,大量家长养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剥夺孩子主动行动收获体验的权限——这让孩子的抗压力低到难以想象的程度。2、没人喜欢体验当工具的感觉。当成人选择“目标决定论”时,几乎同时,我们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通往“幸福”的工具。“读更多书为了赚更多钱”跟“做直播为了赚更多钱”,这两种说法何其相似!“我不喜欢读书”,“读书很累”,这些想法自然生成,因为没有人喜欢一直呆在工具的世界里。在“付钱给孩子们,让他们过来玩,当中断支付那一天到来时,孩子们就不来玩了”这个故事中,老爷爷甚至利用“目标决定论”偷换了孩子们的目标,本来是纯粹的玩,后来目标变成了钱,玩就只是一个换钱的工具,当困境来临时,工具将被毫不犹豫地抛弃。3、难以回归平和理性。“目标决定论”让人难以“平和接纳失败,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目标决定论”把每一步行为都根据其价值明码标价,所以每一步行动都是“付出”。一旦“收获”没能及时赶到,人就很容易陷入“我当初怎么这么不明智”、“我运气怎么这么差”等情绪黑洞中,难以自拔。
事实上,即使由“目标决定论”来看,也决不能打压少年人所拥有的“体验决定论”。少年人亟需更多经历和体验,跟着体验走,正是帮助孩子们“主动出击、拥有更多体验,扩大情绪容器和视野范围”的神兵利器。
小安目标明确地选择“直播”、放弃“学业”,归根到底是因为学业给了他更差的“体验”,而“直播”给他新鲜感,并且觉得很容易,应该会收获更好的“体验”。反正都是为了赚钱,选择直播不但赚更多的钱,还能收获更好的体验,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表面上看,小安在尝试“目标”和“体验”的共赢,但实际上,小安并不理解“体验”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小安也许根本没有走过完整的“体验之路”。我举个例子:夏天喝一杯冰可乐,体验是不是很好?但这不是体验的完整版,所以它对你情绪影响也很小:快乐一下,很快就消失了。你不可能今晚还为此快乐,你更不可能一个星期后还为此快乐。这类不完整的体验对于稳定你的情绪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换一个例子来看看有什么不同:小王小学的时候跑步全班倒数第一,很多人对着他指指点点,他觉得很自卑——这是一个负向体验。于是在小学升初中的那个暑假,他发了一个狠,到体校报了一个班,每天练长跑,天天腰酸背疼汗流浃背,但是也发现自己跑得原来越快,体力越来越强了——这是一个正向体验。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校运会,体育委员就邀请他参加长跑,他当仁不让地参加了,并且得到了冠军奖牌。当同学们簇拥在他身边,为他庆祝时,他拥有了第三个体验——快乐、自信。这三步体验是一个闭环,从此小王遭遇负向体验的时候,他的神经网络会提醒他,这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从此以后,对小王感受而言,失败挫折都只是成功的开始。
回到小安身上,我们就会看到,他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体验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准备,而寄希望于一出发就收获第三步体验。一个少年,手执残缺的“体验”和成人“目标决定论”结合体,激动地迈上征程,我只好用一句歌词来说明小安后来的命运:“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在上演,剧终没有喜悦,成功依然躲在小安的梦里面”。
失败的第三个理由:研究内容与成长经历不匹配。
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老师,学生听课效率就会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学生所听课程的内容、讲解流程、讲解方法,跟学生成长的相关经历和体验,匹配程度因人而异。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分析机制:在我们听到一个新理论、新概念的时候,这个分析机制就把新知识输入到搜索引擎里,看能不能用来解释或者证明我们之前的人生体验。如果这个理论跟我们之前的体验能够互相解释,甚至只是换一个说法,含义完全相同,我们就会学得又快又高兴;如果这个理论完全推翻了我们原本的旧认知,使我们的认知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就会学得比较慢,但依然很高兴;如果这个理论被我们之前的体验证伪,我们就会学得非常慢,并且充满怀疑,但是一旦学会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收获高兴。最不幸的,是评价机构搜遍整个人生历史体验,这个理论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对应的人生体验可以匹配。这个时候,我们学得格外痛苦,完全学不进去。
对初中生而言,学业跟生活体验的连接相当紧密,包括学生从小学一路走来的经历,包括同伴因素、父母因素、老师因素、社会舆论因素,都在努力将学业和学生的个人历史体验挂钩。但是,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就表现在,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所以,总有一些学业内容和你的经历体验脱钩了,让你学得很痛苦。
但是直播呢?对初中生而言,这可是完全全新的一个领域。它跟未成年的交集更少(看直播跟经营直播是两个概念,看了100场球赛,评论得头头是道,也不代表你的球技有多高),所以研究起来显然更加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各种平台,各种资质审核,各种规则流程的利弊选择,其复杂程度,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个团队来协作解决。而像小安这样的少年,往往是一旦开始就一头扎进去了。直播实践,如果失败的话损失的可能不只是时间,也可能出现很多权利问题和法律问题。他真的能搜集到所有失败案例特征,学习并学会吗?你认为他需要多长时间?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再新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说英语写英语,但是要参加八级考试的话可能还需要学习,这个也许不是太难办到,你可以订一个学习大纲和时间表,然后实现它。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另一个:你从来没有学过看过听过俄语,你甚至不知道俄语中的卷舌音有多要命,你就要去学俄语,而且要求学完就到俄罗斯生活工作,在你生活的地方没有任何人懂中文。请问你认为你要学多长时间?
小安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的人生体验,小安的朋友圈——一群初中生——能给到小安多大的帮助?
于是小安大概率会失败,败得无话可说。
说了那么多,小安究竟有没有参加直播带货并收获成功的机会呢?
虽然机会很小,但其实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

  • 家族里有直播带货并成功的亲戚,小安放弃学业跟着这个亲戚打下手,干个几年后,这个亲戚可以给出建议:小安究竟是否适合做直播。
  • 认真学习。大学毕业后,带着足够的阅历、体验,去闯荡直播江湖。
这两个机会说很小,不只是说一段时间后也许小安被评价不适合做直播,也不只是说过了几年小安大学毕业后就改主意了,不想做直播带货了。而是也许过几年后,直播就不流行了。
网络时代,市场模式、生活模式、工作模式,都在高速变化。想要拥有抓住未来的能力,就从抓住当下开始训练吧。毕竟,所谓能力,也就不过一种习惯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7-2 2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7-20 14:35 , Processed in 0.0876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