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学前教育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0~6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一般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形式。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积极倡导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指出融合是残疾儿童的一种权利,而不是对他们施于的特殊待遇。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融合为主导的“回归主流”、“一体化”等特殊教育改革运动,主张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原先以医学为主导的隔离教育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201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将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受残疾儿童。面对这一趋势,我国的幼儿园融合教育开展的情况如何?幼儿教师是否能承担教育特殊儿童的任务呢?
本研究综述的范围包括2020-2020年中国知网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文献。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融合教育的文献综述
(一)学前融合教育历史发展的综述
历史背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人权运动的推动,二是民主政治的推进,三室经济发展的推进,四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隔离到融合的演变过程。早期的特殊教育以隔离、分类为特征,将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安置在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直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开始出现特殊教育的“正常化运动”之后,特殊教育,荣华如教育的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历经正常化运动、回归主流、一体化、融合教育等发展阶段。因此融合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深入的推进。
(二)学前融合教育现状
目前,融合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英、美、澳、加、西等发达国家已经在较大规模上开展了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4.48万人,在校生23.96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7%和54.2% 。这部分数据其实并没有包含大量隐性的特殊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中国关于融合教育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部分院校也在尝试培养融合教育师资,全国各省份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班非常普遍。融合教育的实证研究也正在深入开展,比如,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就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试验内容正是融合教育。因此可以预见,融合教育正在成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学前融合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的融合教育,也就是随班就读,在近儿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多位专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随班就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我认为在将来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趋势为普通教育对随班就读这种政策会越来越认同:关注点由解决入学问题转到教学质量;随班就读对象扩大,层次提高。此外,办学形式多样化,越来越注重双赢和技术与服务的支持,国际交流日益增强使得我国的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三、结语
学前融合教育在目前研究中我们发现主要探讨了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这些研究凸显了对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描述,同事对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有以下对策:(一)推进“特教文化宣导”,培养融合社会文化土壤。各地区可以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文化宣导,如开展大型慈善义卖,特殊儿童文化作品展等,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从慈善、同情的视角转向社会分层、社会文化角度,深入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创造适合特殊儿童出行,学习的文化环境。(二)实施区域间资源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有效教育资源。在资源利用中可将各校配置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各学科教学业绩挂钩,用经济手段促进各校教师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鼓励普、特教师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普通教师可以从资源教师、特教教师身上取长补短,改善教案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参考文献
[1]庾晓萌,马瑞敏,唐敏.质量评价视角下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2(08):1-12.DOI:10.13861/j.cnki.sece.2022.08.001.
[2]曹莉,李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发展及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04):100-105.
[3]郭翔,庄鸿远.近五年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家教世界,2022(18):4-5.
[4]汪甜甜,邓猛.欧洲学前融合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让所有儿童共享美好童年[J].学前教育研究,2022(02):16-26.DOI:10.13861/j.cnki.sece.2022.02.009.
[5]卢长娥,王勇.伙伴协作:学前融合教育的现实路径[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7):2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