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复: 1

如何写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8 15: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并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简而言之,教育教学论文可视作将教师针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联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也就是教师逻辑思维的外化表现。


我认为一篇高品质论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题目要有“新”意,框架要有“新”术,案例要有“新”境。但无论“新”至何种程度,教师所撰写的论文都必须紧扣一个“通”字,即顺应个体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或概念思维,它与形象思维不同,不能通过具有本质意义的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而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通过判断、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地反映现实,由科学的抽象达到去伪存真,剥离不同事物间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事物本质、最终形成抽象概念的目的,进而运用得到的概念反作用于实践活动。
论文的价值就是通过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描述和解决,运用得到的成果反作用于课堂实践活动。故本文试图站在逻辑思维的视角,梳理自己多年的实践,通过阐释论文写作的创新策略以不断提升论文品质,力求为同仁提供切实的方法参照和实践指导。


一、题目有“新”意
“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在一篇论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内容,成果及意义,且契合逻辑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发散思维、抽象概括思维和归纳思维,做到观点新、立意新,表述新。
题目有“新”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新”。
一是观点新。
即是否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二是方法新。即是否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极强的、可方便他人借鉴复制的教学方法。三是材料新。即是否从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新观点或新方法。四是角度新。即是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一篇论文至少要有一两个方面是“新”的,如果一点“新”意也没有,那绝不是一篇高品质论文。为此,教师在撰写论文时,首先应反思与追问:我的论文哪一点是有新意的,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新的东西,那还不如趁早放弃。如我近年来撰写的几篇关于课堂出彩之道、课题研究之理、中考复习方略等方面的论文,其实是每位教师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很多教师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但越是常见的问题越是有多样化的解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发散性思维,将个人的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拓展,使思考发散到与问题各个有可能的方面,最终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二是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就是指论文的出发点要高。即,立意要高,站位要高,研究要深,看得要远。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既全面系统,新奇新颖,又深有见地,不落俗套。另外,理论的水准要高,教育教学研究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徘徊,要把认识事物的着眼点逐步提高。所谓“深”,并不是一定要高深莫测,而是指研究问题必须深刻透彻,只有鞭辟入里,深有见解的论文,才能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所谓“新”,就是论文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要针对新课标,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说别人之未说,写别人尚未写。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新,要善于用其他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要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所谓“远”,就是立论的影响要远。课题要既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这样写出的论文,就有源远流长之意。


三是表述新。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常用题目或标题用语大致有:刍议——谦辞,表示自己发表的议论;例谈——表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述某一个问题;絮语——谦辞,表示自己对某方面材料或知识所说的“啰唆”话;搪谈——表示选择某方面的材料或只是作为自己论文的内容;面面观——表示对某方面材料的多角度认识;漫谈-表示论文不拘形式地就某问题谈自己的体会或意见;质疑(或商榷)——表示针对某问题或者是别人的错误观点提出疑问,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新探——表示对某问题作新的探索。上述这些标题用语也不能频繁地运用,用多了则显得落于俗套。
“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高度凝练。真正好的论文题目,能够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最佳的视觉效应。


二、框架有“新”术
确定了精妙的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写作框架。框架是将要写成的论文的骨架,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如何取舍论文的内容,它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论文基本结构的作用,从内在决定了一篇论文的优劣。基于此,我认为,好的论文题目下应设计出适宜的论文框架。有了一个好的论文框架,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有了一个好的论文框架,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有了一个好的框架,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素材,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且需契合逻辑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联想思维、判断思维和演绎思维。


三、案例有“新”境
“案例”,是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教材和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论文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一提到材料新颖,许多教师往往会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有写过的。其实,材料“新颖”与否,并不全在于是新是旧,关键在于善不善于选择材料,能不能够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说,要善于抓住常见案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的材料中翻出新意,点石成金。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史深刻的同去而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用好了,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果。


总结:
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格外斟酌案例组合、支撑论点、文章摆布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案例,都应傲到照应框架、回应主问题、呼应文章标题,开合有度,切实有效。实事求是一直是论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保障,脱离实事求是原则,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案例,更有可能影响到文章的整体质量。如果教师发现案例脱离现实,甚至为了刻意夺人眼球夸大实施,就需要重新考量和设计。
创新固然是教育研究最可贵的特点,但它却并不神秘。它不是少数几个研究人员的专利,而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共同的追求,体现在每一个研究者的日常研究工作中。所谓撰写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撰写论文是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推动教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5-22 19:42 , Processed in 0.1099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