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高雅

为什么我会感觉中国大学教材很烂?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3-1 17: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把手教你写一本国内文科教材
第一步,找一堆表示很重要的名词,进行排列组合,比如:
基本属性、基本要点、基本含义、外在表现、内在表现
核心属性、核心要点、核心含义、出发点、落脚点
主要属性、主要要点、主要含义、必由之路、必然终点
第二步,随便找个无可置疑的权威说过的话,比如冬泳怪鸽说过:
话说人要成仙,必先疯癫。当你不顾一切的努力,被别人误认为精神病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第三步,提取该句中的名词,得到:
成仙、疯癫、努力、精神病、成功
第四步,将这些名词与第一步里面那些很重要的名词随即组合,你将得到章节目录
第一章:冬泳怪鸽思想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成仙是怪鸽思想的基本要点
第二节:疯癫是怪鸽思想的外在表现
第三节:努力是怪鸽思想的内在表现
第四节:精神病是怪鸽思想的必由之路
第五节:成功是怪鸽思想的必然终点
第五步,在章节中加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第一章:冬泳怪鸽思想的基本属性
  • 什么是基本属性
  • 为什么怪鸽思想具有基本属性
  • 我们如何掌握怪鸽思想的基本属性
  • 第一节:成仙是怪鸽思想的基本要点
  • 什么是“成仙”
  • 为什么怪哥们要成仙
  • 我们如何做到正确的成仙
  • 第二节:疯癫是怪鸽思想的外在表现
  • 什么才是正确的疯癫
  • 为什么怪哥需要疯癫
  • 我们如何得到正确的疯癫,避免不正确的疯癫
.....
第六步:开始扯淡
第七步:把这些变成考点。

最后一本书读完,你会发现好像读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读。千言万语不如怪鸽大叔一句:
奥力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23-3-1 1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上高数课一个教授实在忍受不了那错误百出的他们数学院自编教材,和我们说起来,其实这些教材并不是那些老师想要编的,他们也知道自己水平并没有达到编教材的那种高度,只是校内评各种职称,各种科研基金需要出过书,需要编写过某些具有影响力的书,于是乎就有了我们手上这套教材了,言尽于此,我们继续上课。另外你们要是能找到教材里面的错误,我平时分就给你们100。
于是乎后来我们班上真的有了4个平时分100的
本人某工科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3-1 17: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教材都是恐怕你看不懂
国内教材都是恐怕你看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3-1 17: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经典教材,看完以后,首先的感觉是很嫉妒,


一本垃圾教材,看完以后,首先的感觉是很自豪,M的,我怎么那么牛B,我C,这都被我看懂了!

至于为什么感觉外国的教材经典,因为不经典的教材没人翻译,也没人引进,所以能看到的普遍都很经典。垃圾教材也想让我们翻译引进?


虽然中国也有很多经典教材,但是很多大学不会用,因为学校/老师要自己编。
为什么教材要自己编呢?
你一个老师,一年到头什么都不做不太好吧?那做点什么呢?编一本教材吧,高低也算工作量。
你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年到头什么都不做不太好吧?那做点什么呢?找几个老师编一本教材吧。

但是呢,不是每个人都能编得好教材,也不是每个人都想编。带头大哥找我编,好啊,那我找几本教材东抄西摘,把句子搞通顺就谢天谢地了,你说我内容不太行?对不起,


又但是呢?编了以后自己都不用,这也不太好吧?
所以,只能辛苦各位同学,用一下咱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为大家量身定制的。

什么?你说看经典教材提高智商?这不对,因为经典教材根本不需要什么智商就能看懂。
看垃圾教材才能提高智商,因为如果你智商没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你根本看,不,懂!

看不懂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3-1 1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国内大部分教材的确很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3-1 1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大家写的太偏激了。其实国内教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比如,如果你想看懂国内教材的一个章节,起码要自己搜索一两个 coursera视频,找两三本国外教科书,再加上wikipedia的全英文定义和知乎的两三篇帖子,才能深刻理解国内教材背后的深意。
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国内教材不仅蕴含了极多的信息量,更让读这本书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这样在你毕业后,当你看到艰涩难懂的理论文章、语句不通的说明手册、和莫名其妙的抽象名词的时候,你总会想起你大学时期对着国内教材挠头的那个夜晚。
你在心里想:“再难也难不过大学时候的教材。”于是你熟练地找到了 youtube上的相关视频、下载了专业的英文 pdf教材,在知乎和 overflow上检索到了相关的知识点,并成功地通过自学掌握了这个新知识,周围的同事朋友纷纷向你竖起了大拇指,你在赞叹声中走向了人生巅峰。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你本科时期的教材。
你可以觉得国内教材写得很烂,但是请你在翻开它们之前向它们深深地鞠上一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1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感觉并不是错觉。中国的很多教材的那个编撰水平,如果不是编写的人别有用心,就是这些人酒囊饭袋不学无术。

我之前花时间自学编程的时候,就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我是零基础的,所以我去翻看各种资料时,完全看不懂这些资料在讲什么。因为这些资料,全部在那里凹概念,而且会使用各种拗口别扭,让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方式,把原本通俗易懂的概念,描述的让人完全看不懂。
这些所谓的学习资料,堪称劝退。

于是我放弃了那些资料,而是去学习“案例教程”。虽然我依旧是不知其所以然,但起码知其然了。

然后能熟练地“知其然”了,随后很容易就懂了那些概念是啥意思。

说白了,就是一帮人在那里装神弄鬼,跳大神,专门就是来吓退你的。

实际而言,任何看似复杂的概念,复杂的仅仅是描述方式。有人想利用复杂别扭的描述,故意把你带沟里而已。

举个例子,“函数”function。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带跑偏案例。

function的本意是功能,可是,为什么被翻译成了“函数”?function最初被中国人翻译为“含数”,意思是,function的使用,离不开对于数字的运用。
(补充一下:function类似于“公式”,与“公式”的用途不同。公式是用来总结客观规律的,而function可以根据你的心情和需要而自定义的一套游戏规则。
形象一点地讲。公式相当于“规律”,而function相当于规矩。

人无法创造规律,但人可以创造“规矩”。一旦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规矩了,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

“含数”虽然有点词不达意,但好歹还和function有点关系。
然而,翻译的人觉得,“含数”是不是依然不能劝退?于是又找了一个谐音字“函”来代替“含”,最终成功地把“function”翻译得面目全非,亲妈不认得程度。

function这个概念,在英文语境下,是一个非常贴合自然语言习惯的概念,基本上能与日常使用无缝衔接。

function嘛,功能嘛!
创建function,开发一个新功能嘛。
调用function,直接借用人家现成的功能嘛!
而与“函数”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参数”,它实际上就是数学上常讲的“自变量”。然而,无论是“参数”还是“自变量”,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让人看不懂。

比如我评论区就有个捧臭脚的,硬说“函数”翻译得准确。然后我让他解释“自变量”,结果他解释的是个什么勾巴玩意儿?普通人能看得懂这是啥意思?

自变量或者参数,用大家更熟悉的概念就是“已知条件”。你讲“已知条件”,大家秒懂,根本不需要你罗里吧嗦去解释。这么简单的概念,不用你解释!

然而非特么的凹什么“参与计算的数”“根据需要来自行调整变化的量”。这就是所谓的精准翻译?


还有一个“objective oriented”,被翻译为“面向对象”。然而,这个概念既不“面向”,也不“对象”。它的的直译是“以物体为导向”,翻译成中国人容易理解的说法,那就是“代码拟物化”。
我们以生活中的现象来举例说明,如何描述人首先,这个人得有姓名,我们才好称呼他。然后,他还得有各种数据,比如身高,体重之类的。

我们一想到一个人,马上就能很直观地把他一大堆数据记下来,比如他的身高体重,五官相貌。
而代码拟物化其实就是类似于用代码去拼凑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有各种各样的数据。

因为之前的“面向过程”编程法,是用代码来描述变化过程,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代码之间并不是一个有机整体,比较零散,所以会有很多不便之处。
而“代码拟物化”则是把代码“组装”成一个整体,你就不仅仅是描述一堆的变化,而是在描述一个物体的细节变化。


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了?但是,这些搞翻译得,故意给你装神弄鬼,对你劝退,让你怀疑自己是个十足的白痴,够不着学编程的门槛。

我在自学编程中,也顺带重新理解了“数学”这个概念。
数学,其实可以换一个说法“量化学”。用形象的数字和关系,来描述抽象的各种抽象的规律以及变化。

我给题主推荐一个学习思路:
以后学习的时候,不要问“它是什么”,而要问“它能干什么”“怎么用”。

因为,正常人学东西,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首先要问自己,你学它做什么,你要怎么使用它?
当你能够熟练使用它的时候,它“是什么”,很重要吗?到那时候,你对它的理解,已经超过那些凹概念劝退的混球了。

如果要拿打比方来描述国内的教育,那就是这样:
满篇都在教你“屠龙术”,给你讲这一招的原理是什么,那一式的原理是什么,这些招式的逻辑是什么,但绝口不提“龙”长啥样。

这才是所有问题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严重怀疑,有些人在写教材时,心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

追加:

如果有学外贸的,一定会接触到一个词“唛头”。唛头?唛是啥?是不是一见面就给你来了个杀威棒?

实际上,“唛头”的英文词是“mark”,也就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标签/标记/记号”。把mark翻译成唛头,就如同把book翻译成“布特”。然后几位所谓的“专业人士”装模作样的说一句“请把那个布特给我”,你能听懂吗?

国内这种跳大神,装神弄鬼的翻译不是一般的多,一群假洋鬼子欺负大家不懂英语,当起了中间商,做个转口贸易,就要吃一大笔信息差的利润。

这些装神弄鬼式的翻译,堪称翻译界的地沟油,这些翻译大佬,一群地沟油生产商罢了。

为啥印度的程序员比中国更多?印度这国家,人均智商只有80多,但人家产出的程序员数量碾压中国。
你们不会以为这是什么违背规律的印度奇迹吧???我告诉你,那是因为英语是印度目前的官话,印度本土那些中间商吃不了中国这么离谱的信息差价。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就是中国这帮地沟油翻译。

再次更新:

我再看了一下某些人凹概念那个姿势,我就想起了一个词:问牛答马。

你问他啥是函数,啥是自变量,他就跟你回答些正确的废话。
颇有当年马科长遗风。只不过,马科长是被迫问牛答马,人家要顾全大局。
评论区某些人问牛答马是要顾全什么大局吗?

再次补充:

正经的教育是,老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
糟糕的教育是,老师讲得朦胧,学生听得糊涂。

追加:
评论区有人问,零基础怎么自学编程。
我对于编程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单纯当一种爱好培养。

这里还是可以给大家推荐适合快速上手的——按键精灵。

按键精灵是q语言的编译器。对于新手而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可以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以致用。
按键精灵的编译器集成了日常所有类型的键鼠操作,即便是纯纯的萌新,只要掌握几个命令,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Move (x左边,y坐标),意思是,将鼠标移动到指定位置。
Leftclick (次数) 意思是,点击鼠标左键一定次数。
Waitkey 意思是,程序走到这一步时,会原地休息。你随意在键盘上按一个键,程序就会结束休息状态,继续往前走。另外,这个命令会记住你本次的操作的是哪个按键。

waitclick ,和waitkey类似,只不过,waitkey是用键盘操作,waitclick是用鼠标操作。

Delay(时长),意思是程序执行到这一步时,原地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向前走。因为电脑受限于硬件以及网速的影响,往往是你点一下鼠标,系统会稍微“发愣”一下。而你需要给电脑预留一些“发愣”的时间。

就这5个命令,基本足够解决很多日常的重复操作。
比如很多网页相关的操作,网页上的那些链接,按钮之类的组件的位置是死的,不会频繁变动。所以,你只需要把这些组件的坐标记下来,写进程序里,然后就省去手动拖鼠标的麻烦,可以一步到位。

尤其是那种流程很长,但又没什么变化的鼠标操作,只需要用简单的命令就足够应付了。

然后你就可以极度轻松地对编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理解。虽然这个理解并不准确,但大致上是对的。而你可以用这种简单粗糙的程序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为自己省下时间。然后你就可以学习一些更有效率的命令。

整个学习的过程非常平滑,不容易出现难度爬坡的那种尴尬。

这时候你就基本掌握了一种虽然简陋不完美的编程方法。接着,你就可以掌握周而复始的循环语句和随机应变的条件语句。

这两个东西如果掌握了,那么,编程的基本思路就算搞定了。

这时候,如果你想学习其他编程语言,那只需要大致了解下其他编程语言的语法,就可以切换过去。

还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编程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大多数人的编程都是去找人家现成的方案,然后直接拿来用就是了。
这种做法,类似于组装厂,自己不需要生产零配件,只需要组装零配件,就能OK了。
更新:
有些情况,在英语里也有同样的毛病。比如“句柄”,它的英文名称是“handle”。
handle意思是把手,比如门把手。但实际上,所谓handle,是一种虚拟地址,等于是每个组件(比如窗口,按钮)的精确地址,精确到带门牌号那种程度。或者说,也可以理解成系统发放给组件的身份证号码(绝对唯一,不重复),方便系统直接找到组件。

我的这个描述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基本框架是对的。你们照着我这个框架去理解,即便发现我的描述细节上描述有错误,小小修正一下就可以顺利使用了。

但它的学术名称“handle”就不是那么友善了。
而我们的汉语翻译,这时候就奇迹了。当那些该死的翻译遇到简单易懂的“function”时,可以山路十八弯,给翻译成让人看不懂的“函数”。一旦他们发现“handle”本身就很劝退的时候,他们就不再山路十八弯了,而是大致按照“handle”的原意,翻译为“句柄”。

所以我的感觉就是,这些翻译心态挺糟糕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翻译之后让人看不懂。
如果英语名词意思简单明了,他们就翻译得复杂朦胧。
如果英语名词意思本身就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这时候他们就能尊重英语名词的原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1 1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大家如何使用中国大学教材学习如何玩游戏,以LOL为例
书名暂定为
《高级游戏学教程系列:高等LOL操作理论引论(第12版)》
目录
绪论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第一章 从边缘到中心: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
1、 电子游戏的诞生
2、 雅达利时代
3、 个人pc的普及与新型电子游戏的诞生
4、 二十一世纪新发展
第二章 Dota系类游戏的发展
1、 从魔兽争霸讲起
2、 刀塔游戏基本游戏策略
3、 Dota2
4、 League of Legends
5、 其他刀塔游戏的发展
第三章 League of Legends的历史和发展
1、拳头游戏公司
2、蛮荒时代:LOL的最初诞生
3、狂热:S赛成为最热的游戏赛事
4、League of Legends的未来发展展望
第四章 League of Legends 基本框架
1、LOL背景设定
2、英雄人物角色设定
3、成长系统与物品系统
4、召唤师峡谷与嚎哭深渊
5、LOL基本位置形成历史
第五章 League of Legends基础选择介绍
1、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2、护甲魔抗减伤规则与斩杀线的计算
3、几大基本基石符文的介绍
4、LOL装备的简要介绍
5、召唤师技能的选择
第六章 上单TOP
1、什么是上单?
2、上单的主要定位
3、上路的兵线处理
4、上单的对线与反gank
5、41分推与打团
第七章 打野JUG
1、野区资源介绍
2、打野基本功:拉野
3、打野基本功:抓人与反蹲
4、龙魂版本小龙的重要性
5、峡谷先锋与纳什男爵
第八章 中单MID
1、中路位置的特殊性
2、中野联动与上下路游走
3、刷子中单与支援中单的异同
4、兵线实战:当你a一下小兵的时候对线就已经结束了
第九章 ADCarry
1、ad的主要职责
2、ad基本功:补刀的基本训练
3、ad基本功:走a的操作教程
4、如何与辅助配合
5、团战如何最大化输出
第十章 辅助篇SUP
1、辅助究竟辅助谁?
2、辅助基本功:经典眼位教学
3、辅助基本功:配合打野游走
4、硬辅与软辅选择
5、团战篇:如何最大化收益
第十一章 极地大乱斗教程
1、 什么是嚎哭深渊?
2、 嚎哭深渊的特殊性
3、 整体阵容的搭配
4、 出门装的选择
5、 团战的拉扯
6、 嚎哭深渊游戏后期思路
第十二章 版本才是最强的武器
1、 版本更新的主要内容
2、 解读英雄的削弱
3、 解读英雄的增强
4、 解读实战:以12.14版本为例
第十三章 阵容搭配篇
1、 什么叫完美的阵容
2、 Bp环节的博弈
3、 全ad/ad的弊端
4、 不同阵容的对线与团战
第十四章 LOL发展的展望与回顾
以上就是LOL理论篇了,本课程3学分34个课时平时成绩占40%期末闭卷考试占60%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不要挂科
下学期将会有上机实验将会使用
《高级游戏学教程系列:高等LOL操作实战教程(第12版)》一书
大家先掌握理论知识以便于学习下学期实战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3-3-1 17: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教材其实还算好的
劝各位不要碰中国人写的英文教材,就国内很多双语班或者合作办学喜欢用的那种玩意
这些双语教材是真的烂出了境界
首先,不要认为这些双语教材有一点甚至半点提升英语的效果,我怀疑写教材的可能雅思都没考过6分以上的,到处都是chinglish和机翻风,还夹杂着稀奇古怪的语法错误,而且中英文胡乱组合,我甚至怀疑有时候突然来一段没有对应英文的中文话是因为写书的翻译不出来了
其次,这些教材不能说和真正的英语教材那种娓娓道来一模一样,只能说完全不同。完全继承中文教材的填鸭思路,叽里呱啦给你讲概念列公式,自学看不懂那就对了
最离谱的事情在于这些双语教材相比中文教材还精简了大量内容,只讲皮毛,和正常英文教材密密麻麻的排版完全相反,排版稀疏,厚度也很薄,根本没啥真材实料
这种教材就是打着双语教学的旗号在恰烂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3-1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本人对中国大学教材的不足深有感悟。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抛砖引玉。
第一,中国大学政治化利益化严重。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记得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为了使自己的经典作品不被改动,拒绝了和房地产经理的合作请求。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雕塑家。他说,因为我可以穷。因为可以穷,所以可以抛弃很多思想上的负担,专心艺术,而中国大学,争名逐利趋势不能说严重,但是老师多多少少受着东西影响,编教材总想着效率和利益,不是真心想表达自己的内心见解,而使作品可读性极差。
第二,高校几乎强制买教材。什么叫几乎强制呢?意思就是,买不买随你,但是老师是按这教材讲课的?你买,还是买,还是买啊?老师也不能挑教材讲课,你自己学校出的教材,你不用,用别人的,领导怎么想?所以自己学校有出教材的,几乎都是用的,你不买,呵呵哒。这就导致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了,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啊!别人学校不愿用,自己学校必须用,市场固定,利益恒有,是我我也不好好编,东抄抄西抄抄完事。你看,或是不看,教材就在那里,你自己看着办。
第三,很多教授并不爱自己的专业。我们教授很坦诚地对我们说,我不喜欢数学,但是我必须学好它。为什么啊?为什么还用问啊,能用来吃饭呗。从一本书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而中国的教材给我们的感受不仅是装逼,更是冷淡。就是直直地告诉你,我不愿写这本书,但是你必须看。这样,我们还能愉快地好好玩耍吗?
第四,中国教师普遍没有幽默感。这点不仅是教科书的问题了,这还扯到了教学的问题。普遍没有幽默感地原因和第一第三点,中国传统思维和老师习惯装逼的特点有关。大学课我几乎都是自学,看全英教材,老师除了那么微乎其微的几个,其余的,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在教师以及看来,这说明你们自己笨,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可我觉得,真理就是,教师无能。哪怕打死你他们也不会承认的。这样下来的教科书,不在封面上写着 我就是无聊,咋地 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觉得,教育,教育,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接受,这才算是成功。你没东西,已经失败。你有东西,塞给别人,临走前还说,爱要不要,这更是失败,比没东西还失败。因为后者伤害了学生,更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消极的态度。中国的教科书内容全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牛牛牛逼的泰勒展开证明不到半叶,洛必达法则更叫你欲哭不能。整个世纪的数学精华两本巴掌厚的书就搞定了。那不是给人学的,是给教授们自己复习的。中国大学课程,强制性太高。教师没有竞争,没有压力。要是学生可以提出换老师,每位老师若是被一半学生提差评,就扣一半工资估计上课情况就会有改观。若是一半以上学生吐槽教科书太烂,编者就不能从书中获得任何利益,估计书也会有点改观。但是要真正的好书,一定好有一位有能力爱自己专业并且懂得学生之心的大师才行。希望这里的各位老师们不要窝火,不好就是不好,学生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哪怕你再努力,对教学再认真,没兴趣就是没兴趣,这就是失败,毫无疑问。
我是一个对传统教育极其否定的人,作为一名一步一步读过来的学生,我深深明白传统教育是活活扼杀了多少天才。你或许会说传统教育也造就了不少人才,但是我央央大国,这么多人,出了几个在国际市场有一亩三分地的人?钱学森之问问的是教育界的痛,问的是教育改革怎么还不进行!可中央仅仅把教育部长换了。
批评的话请写在评论区,我接受任何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20 21:37 , Processed in 0.2094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